top of page
日本刀物語 03
日本刀歷史 – 平安時代
在平安時代的前期與中期,刀劍主要以直刃為主。不過,當時也有一些非直刃的作品,例如有“反”鋒兩刃造的小烏丸。這段時間,鎬筋也從刃部開始往刀的中央部分移動。鎬筋的上移,意味著如果刀身在同一個厚度和寬度,刀刃的角度可以較為尖銳,重量也可以得到減輕。
在平安初期的武將坂上田村麻呂(公元758-811)在征伐蝦夷時碰到當時使用蕨手刀的蝦夷軍,便吃了不的少苦頭。
蕨手刀出現約在古墳時代末期的6世紀到8世紀頃, 以日本東北地方及蝦夷為中心而被製造。在東北地方所生產的這種刀,刀身刃朝上而刀柄扭曲。這種帶有彎度的刀,全長約50cm,身幅最大在3.5cm的寬度,刀身較厚,因此被認為是用作為實戰兵器的用途。蕨手刀對特別在馬上作戰的砍劈有其獨特的優勢。有說法認為蕨手刀的彎度與後來毛拔形太刀相當類似,因此認為蕨手刀對後來帶“反”的日本刀的出現有莫大的影響。
蕨手刀 – 網絡圖片
毛拔形太刀 – 網絡圖片
參考書目:
《日本刀入門》,日本武具研究會
《蕨手刀》,維基百科,網絡文章
《名刀傳》,牧秀彥
歡迎轉載引述,敬請提供出處
千月堂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