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談武士道
武士道是什麼?
這是個好問題,也是個難以解答的問題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。(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's eyes。)每個人心目中的武士道,或多或少會有不同。
在參考眾多前人談及武士道思想的論述後,個人認為武士道的共同中心思想,就是「構成武士道的因素」與「如何維持武士的尊嚴」這兩個大方向。
在構成武士道的因素方面,武士秉持的核心價值觀,包括義、勇、仁、禮、誠和名譽等...。
義是指武士對正義和道德的堅守。
勇要求武士在戰場上英勇無畏。
仁則體現同情心與慈悲心。
禮則要求武士遵守嚴格的禮儀。
誠代表誠信和真誠的態度。
名譽則要求武士保持崇高的名聲。
其中的分別,就在於每個人對這些因素重視的程度不同。有人重視「義」,有人更重視「禮」,有人認為「仁」是首要,但也有人崇尚「勇武」... 這些構成因素的比重,是基於武士經歷世俗的各種磨練與挑戰所得,沒有絕對的對錯。但其中的組合變化,就構成作為武士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動綱領。而秉持這個行動綱領,貫徹始終,就是維持武士尊嚴的不二法門。
當然,死亡對所有人來說也是個重大考驗。這對將生命完全奉獻給戰鬥的武士來說,問題就更為迫切。所謂除死無大事,如何在生死之間維持尊嚴,這是重中之重。戰鬥意味著死亡,對戰鬥雙方都是如此。古典時代,沒有人能預計戰鬥什麼時候發生,只有永遠保持警覺,才不辱武士之名。
而死亡的念頭,一方面使人的思想超越有限的生命,另一方面則使他保持警覺,認真看待日常生活。
如何隨時準備好面對死亡?
如何在必要的時候從容就義?
為了做到這兩點,傳統武士往往會選擇心靈上與精神上的修練。
因此傳統武士都很自然地接近禪修,以求克服死亡帶來的恐懼。禪修反對以學問,道德修養或儀式去處理死亡問題。沒有什麼長篇大論,只是告訴我們,一旦找到自己的結論,就筆直地前進。只要求行動,而最有效的行動,就是一旦心意已決,就勇往直前,關山無阻。
當連生死大事都可以這樣決斷,其他問題也就一樣可以迎刃而解。
(歡迎轉載引述,敬請提供出處)
千月堂
孝師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