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幕末期的武士 之一

 

在日本傳統之中,武士是戰士,是軍官,同時又是行政官員,是高級知識份子。著名學者笠谷和比古認為,武士具有雙重角色的特性: 既追求戰士名譽的勇猛,同時也致力於管治的穩定。而正因為這種矛盾的特性,最終在幕末動亂之中,成為動搖幕府管治的重要力量。

江戶時代的武士身份為世襲制,按血源與門第劃分階級。也就是說,雖然武士是四民之首,是統治階級,是特權階級,是幕府的基石,然而武士之間也有階級的高低之分,下級武士在人數上,佔了武士階層的絕大多數。

然而下級武士長期只能從事低職位,低收入的工作。據統計,下級武士每年的收入只有約三十五石,與當時的貧農收入大致相若。在沒有領地,也不準耕種,在沒有額外收入的情況下,武士的生活其實相當艱苦。

另外,在世襲制之下,社會的階級觀念精神根深柢固,而階級流動性限制極大,商人擁有豐厚家產而地位低微,農民受教育後也不能成為武士,下級武士也晉升無門。

武士處於保護傳統與打破傳統的矛盾中爭扎,既想維持四民之首的身份優勢,又同時期望打破世襲制的限制以提升地位。

黑船來航以後,幕府對外對內都進退失據,既無力抵抗外國,同時又無法取得朝廷與以水戶藩為首的強藩對開國政策的支持,國內尊王攘夷思想盛行,都為打破傳統世襲制創造了有利的時機,在安政大獄以後,下級武士乘時而起,並為幕末動亂揭開序幕。

 

 


歡迎轉載引述,敬請提供出處
千月堂

 

bottom of page